18禁止观看免费私人影院|亚洲精品不卡视频|国产精品JK白丝AV网站,国产一级一级毛片女人精品,国产最爽乱淫视频国语对白,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

歡迎來到湖北省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官方網(wǎng)站!

微信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

斯托得|十字架無所不及的影響

時間:2018年05月08日


1、十字架與救恩(加一3-5)

愿恩惠、平安從父神與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?;秸瘴覀兏干竦闹家鉃槲覀兊淖锷峒?要救我們脫離這罪惡的世代。但愿榮耀歸于神,直到到永永遠遠。阿們。

這些話是保羅卷首語的一部分。通常一封信的問安語常無關緊要,或因襲慣例。但保羅則利用它對十字架審慎地作了平衡的神學聲明,由此可見他在本書信中所關注的要旨。

第一,耶穌之死既屬自愿亦為神旨。一方面,他“為我們的罪舍己”,是甘心情愿的。另一方面,他的舍己是“照我們父神的旨意”。父神計劃并定意將他的兒子處死,早在舊約中先作預言。而耶穌滿心自愿接受這項計劃。他決心執(zhí)行父神的旨意。

第二,耶穌之死是為我們的罪。前面曾經(jīng)看過,在整本圣經(jīng)中,罪與死緊密相連、具因果關系。通常把犯罪者與死者視為同一人。然而在這里,罪是我們犯的,死者卻是基督;他為我們的罪死,替我們擔當罪的刑罰。

第三,耶穌之死的目的是拯救我們。救恩是一項拯救行動,為幫助那些陷于絕境、無法自救的人。而他死的目標,是救我們“脫離這罪惡的世代”。自從基督開創(chuàng)了新世代以來,目前這兩個世代互相重疊??墒撬朗且劝挝覀兠撾x舊世代,讓我們安全轉入新世代,以致我們現(xiàn)在就能活出來世的生命。

第四,耶穌之死目前的結果是恩惠與平安。“恩惠”( grace)是他白白賜與的好處,是我們不配得的;“平安”是與他和好,也彼此和好,這是恩惠的成就。來世的生命是充滿恩惠平安的生命。保羅在以下的經(jīng)文中,仍提到這一點。他表示十分驚訝,加拉太人竟然這么快就離開那“藉基督之恩( grace)”召他們的那一位(6節(jié))。因為神的呼召是恩惠的呼召,神的福音是恩惠的福音。

第五,耶穌之死的永恒結果是神將永遠得榮耀。第3至5節(jié),同一句子之中既提及恩惠,也提到榮耀,十分讓人注意。恩惠由神而來,榮耀乃是歸于神。全部的基督教神學都囊括在這一機智的雋語中了。

這便是保羅在加拉太書中第一次對十字架的聲明,藉一句含意豐富的話表達出來。雖然十字架是父神永恒旨意所定,耶穌卻是自愿為我們舍己。他之死的本質是擔當我們罪的刑罰,目的是救我們脫離舊世代,轉入新世代,在其中我們現(xiàn)在領受恩惠平安,神則得著永遠的榮耀。

2、十字架與經(jīng)歷(加二19-21)

我因律法,就向律法死了,叫我可以向神活著。我已經(jīng)與基督同釘十字架,現(xiàn)在活著的不再是我,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著;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,是因信神的兒子而活,他是愛我,為我舍己。我不廢掉神的恩,義若是藉著律法得的,基督就是徒然死了。

假如我們對20節(jié)不太熟悉,讀到它必定會感到非常震驚。耶穌基督在本丟彼拉多手下被釘死,這是一件歷史事實;可是保羅卻說,他已經(jīng)與基督同釘十字架,這是什么意思呢?若從身體方面來說,這顯然不是事實,若這是屬靈的實際狀況,又令人難以了解。

我們必須研究其上下文。15到21節(jié)大體上是在談稱義,公義的神如何能稱不義者為義。不過此處的重點,在聲明罪人不是靠律法稱義(共提了七次),而是靠神的恩典并藉著信心。使徒在16節(jié)三次堅持道,無人能靠律法稱義。再沒有能比這句話更強的說法,可以陳明靠己力稱義是不可能的,即,要藉遵行律法博神悅納,絕對不可能。為什么呢?因為律法是要定罪,罪的刑罰乃是死。所以律法的功能是定罪,不是稱義。

既然律法嘩然要求將我處死,因為我違背了律法,那么我怎能稱義呢?唯一的途徑便是滿足律法的要求,按它的規(guī)定赴死。然而,若我自己這么做,我的生命便結束了。所以神預備了另一條路?;絹泶嫖页惺苓`背律法的刑罰,而因他的行為帶來的祝福,卻成了我的,因為我與他合而為ー了。既與基督合一,我便能說:“我向律法死了”(19節(jié)),滿足了它的要求,因為“我已經(jīng)與基督同釘十字架”,而他現(xiàn)今活在我里面(20節(jié))。

加拉太書第二章就像羅馬書第六章一樣,保羅都是以與基督同死同活,來回答無律法主義的指控。的確沒有人能靠遵行律法稱義,但這并不意味,我有自由違背律法。相反的,我若繼續(xù)犯罪是不可想象的事。為什么呢?因為我已經(jīng)死了;我已經(jīng)與基督同釘十字架;舊的犯罪生命已經(jīng)受到當受的死刑。結果我(過去犯罪的我)就不再活了;可是基督活在我里面?;蛘哌@么說,我既然明明還活著,便可以說,我現(xiàn)在的生活已經(jīng)完全不一樣了。老舊的“我”(有罪、叛逆,犯錯)不再存活。新的“我”(稱義、不再定罪)靠信神的兒子而活,他是愛我,為我舍己。

我們必須領會,保羅是在指基督的死與復活,以及我們藉著與他合一也經(jīng)歷死與復活。他以兩種方式來描寫同一項真理。在我們舊生命的死方面,他既能說:“他是愛我,為我舍己”,又能說“我…死了,……我已經(jīng)與基督同釘十字架”。在新生命的復活方面,他既能說:“基督在我里面活著”,又能說“我…向神活著(19節(jié))或“我…活著是因信神的兒子而活”(20節(jié))。

總括來說,基督為我死,我與他同死。滿足了律法的要求,接受了最公正的刑罰。然后基督復活了,并且長遠活著,而我藉他活,分享他復活的生命。因此,因信稱義就不廢掉神的恩(21節(jié)),也不妄用神的恩(如羅六),聲稱“(活)在罪中,叫恩典顯多”。不是的,因信稱義推崇神的恩典,宣稱我們唯獨倚靠他的恩典??柯煞ǚQ義的觀念卻廢掉了神的恩,因為若在神面前可以靠遵行律法得著義的地位,那么基督的死便成了多余。

3、十字架與傳福音(加三1-3)

無知的加拉太人哪,耶穌基督釘十字架,已經(jīng)活畫在你們眼前,誰又迷惑了你們呢?我只要問你們這一件事:你們受了圣靈,是因行律法呢?是因聽信福音呢?你們們既靠圣靈入門,如今還靠肉身成全嗎?你們是這樣的無知嗎?

保羅前面剛說到(二11-14),他在安提阿當眾責備彼得,因為彼得退出愛筵,不與外邦基督徒相交,這舉動無異違反了神白白在恩典中接納他們的事實。他也復述了他對彼得的講論,以證明因信稱義的道理。現(xiàn)在他則曝出一段既驚訝又憤怒的話語,他責備加拉太人無知,用了兩次anoe tos這個字,意思是缺乏nous智力。他們無知到一種程度,簡直不像原來的模樣,令人無法接受。所以保羅會問,究竟是誰“迷惑了”他們,意思是指,他們一定中了符咒,也許是那大騙子(譯注:指魔鬼)所為,當然是透過假教師實行的。因為他們目前對福音完全曲解,與當初從保羅和巴拿巴聽見的根本不符。所以他提醒他們,當日他是怎么向他們傳道的。他在他們門眼前“當眾描繪”(RSV)耶穌基督,說明他如何為他們釘十字架。他們怎么會以為,既從相信釘十字架的基督入門,開始了基督徒生活,又必須靠自己的成就來繼續(xù)呢?

從這段經(jīng)文可以學到許多傳福音的功課:

第一,傳福音是傳十字架。不錯,也要講到復活(一1,二19-20),以及耶穌為女子所生,且生在律法以下(四4);但福音的要點乃是基督被釘?shù)暮孟ⅰ?/span>

第二,傳福音是生動地表明十字架。保羅用了一個很特別的動詞, prographo。這個字的意思通常是“前面寫過”,例如:“正如我以前…寫過過的”(弗三3)。但 grapho有時意為“素描”或“繪畫”,而不是指“寫”,也可以指在“地方之前”(在我們眼前),不一定指在“時間之前”(以前)。所以保羅在此可能是將他的傳福音比作一幅巨大的油畫,或是一張作宣傳或活動的大字報。繪畫或大字報的主題,是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。當然,這絕不是世紀的繪畫,而是用言語畫出來的。可是這幅畫如此生動地繪影繪形,使聽眾的想象力得以充分地發(fā)揮,仿佛“在眼前”一般,親眼目睹。傳福音最大的藝術或恩賜,就在于能化聽眾的耳朵為眼晴,使他們看見我們所傳講的。

第三,傳福音是將十字架講成猶如現(xiàn)在發(fā)生一般那么生動。耶穌基督釘十字架,至少發(fā)生在保羅寫此信之前十五年,對我們而言,則是將近兩千年前。保羅在傳福音時(我們也當如此),則是將這件事從過去帶到現(xiàn)代,講道和圣禮都可以達到這一點。時間的間隔可以除去,過去的事件可以顯為現(xiàn)今的事實,使人不得不有所回應。保羅的讀者幾乎無一人可能目睹耶穌釘十字架,但保羅的講道把這件事帶到他們眼前,使他們看見,深人他們心中,使他們必須接受或拒絕。

第四,傳福音是將十字架講得生動,猶如現(xiàn)在發(fā)生,并存于永遠的事實。因為我們(就像保羅)在眾人面前所描繪的,不只是 Chris staurotheis(過去式),更是 Christos estauromenos(完成式)。這個動詞的時態(tài),不在于強調十字架是過去的歷史事件,而在于強調其功效、能力、益處都是永存的。十字架永遠是神拯救相信之人的能力。

第五,傳福音是講十字架為個人信仰的對象。保羅把十字架活畫在他們眼前,不是只要他們看得目瞪口呆。他的目的乃是勸他們前來,相信他是釘十字架的救主,他們也如此行了。保羅驚訝的理由是,他們憑信心接受了稱義和圣靈,怎會以為基督徒生活要靠自己的功勞來持續(xù),這與保羅呈現(xiàn)在他們眼前的,正好相反。

4、十字架與代替(加三10-14)

凡以行律法為本的,都是被咒詛的,因為經(jīng)上記著:“凡不常照律法書上所記一切之事去行的,就被咒詛。”沒有一個人靠著律法在神面前稱義,這是明顯的。因為經(jīng)上說:“義人必因信得生。"律法原不本乎信,只說:“行這些事的,就必因此活著。”基督既為我們受了咒詛,就贖出我們脫離律法的咒詛。因為經(jīng)上記著:“"凡掛在木頭上都是被咒詛的。”這便叫亞伯拉罕的福,因基督耶穌可以臨到外邦人,使我們因信得著所應許的圣靈。

這是將十字架的必要性、意義與結果作了最清楚說明的經(jīng)文之一。保羅以非常強烈的字眼來形容,譬如他說基督為我們“成了咒詛”,有些解經(jīng)家至今仍無法接受。舉例而言,布倫特(A.W.F. Blunt)在其注釋書中寫道:“此處的用語令人吃驚,甚至震驚。我們實在不宜如此大膽。”耶利米亞也稱之為“震驚之詞”,說它“嚴重冒犯”。然而,保羅的確用了此語,布倫特所說“保羅的意思百分之百正是如此”一點也沒錯,因此我們必須正視它。

有些人試圖軟化其意。第一,有人認為,保羅特意要使“咒詛”顯得“非人格化”,而稱之為“律法的咒詛”??墒巧昝浂徽?3節(jié)中,這詞乃是“神的咒詛”。若說保羅的意思與圣經(jīng)相反,則是十分不恰當。第二,有人提議,基督“成了”咒詛,乃是表達他對違背律法者的同情,不是客觀接受他們的審判。布倫特的解釋如下:“基督擔當我們的罪,不是藉著法律上的擬制,而是藉著真正表同情的行動”,就像一個母親,兒子犯了錯,她“感到他的錯也是自己的錯”。但這是避重就輕的解釋,對保羅的話未作公平的處理。如耶利米亞所言,“成了”是“對神的行動繞圈子的說法”。

第三,有人說,保羅只說基督為我們成了“咒沮”,并不是說他實際上“受到咒詛”。可是根據(jù)耶利米亞的說法,“咒詛”是“與‘受咒詛者’含意相同”,我們應當將該句譯為“神使基督為我們的緣故成了受咒詛者”。如此,本句便與“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”(林后五21),意思相同。我們大可接受這兩句話,并且為其中的真理敬拜神,因為雖然神使基督成了罪與咒詛,他卻是“在基督里叫世人與自己和好”。

路徳清楚領會了保羅的意思,以他一貫直言的作風,表達了其中的含意:

我們最慈憐的父神,看到我們被律法的咒詛壓迫、威逼、轄制,知道我們絕無可能靠自己的力量脫離,便差遣他的獨生子到世上,將所有人的罪都歸于他,說:你要成為彼得,那個說謊者;成為保羅,那個逼迫者;成為大衛(wèi),那個犯奸淫罪者;成為亞當,那個背叛者;成為十架上的那個強盜;簡言之,你是犯了世人一切罪的那位;因此你一定要為此付上贖價。

我們必須去感受保羅教導的邏輯。第一,凡倚靠律法的都在咒詛之下。在第10節(jié)開頭,保羅又用了他在二章16節(jié)提過三次的話,即“凡屬律法行為的”(直譯),NV稍含解釋的譯作“所有倚靠遵行律法的人”。保羅宣稱這些人是“在咒詛之下”,因為圣經(jīng)曾說他們是如此:“凡不常照律法書上所記一切之事去行的,就被咒沮”(參申二十七26)。沒有一個人能“不斷”作到律法所要求的“每件事”。這樣不間斷、徹底的遵行,除了耶穌之外,沒有一人做到。所以“明顯的”(11節(jié)),無人能“靠著律法在神面前稱義”,因為無人曾遵守。此外,圣經(jīng)也說:“義人必因信得生”(哈二4),而“因信”生活與“靠行律法”生活,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境界(12節(jié))。結論是不可避免的:雖然按理論而言,遵行律法的人可以存活,但按實際來看,我們皆不可活,因為沒有一人能遵行,所以我們絕不能由這條路得救。相反的,律法不僅沒有救我們,還咒罵我們。咒詛或神的審判,即神的律法對違背者的宣判,都落在我們身上,這是失落的人類可怕的悲劇。

第二,基督藉著為我們成為咒詛,贖我們脫離律法的咒詛。這句話可能是新約中對代替說的最清楚聲明。違背者的咒詛落在我們身上;基督卻替我們成了咒詛,救贖我們脫離。我們身上的咒詛轉到了他身上。他來承受,讓我們逃脫。而他擔當我們咒詛的證據(jù),是他掛在木架上,根據(jù)申命記二十一章23節(jié),這種人是受咒詛的(13節(jié))。

第三,基督如此行,是為了在他里面使亞伯拉罕的福,因信能臨到外邦人(14節(jié))。保羅特意從咒詛一詞轉而提到祝福?;綖槲覀兯?不只是救贖我們脫離神的咒詛,也是要為我們得著神的祝福。他在古時曾應許祝福亞伯拉罕,并藉著他的后裔祝福萬邦。保羅在此將這份應許的祝福解釋為“稱義”(8節(jié))與“圣靈”(14節(jié));凡在基督里的,都能得到如此豐盛的祝福。

總而言之,因著不順服,我們落于律法的咒詛之下。基督卻替我們擔當,藉此救贖我們脫離。結果,我們憑信心在基督里領受了救恩的福氣。這個程序無懈可擊,我們只能謙卑敬拜,驚奇神在基督里,因著對我們神圣的愛,竟愿意作到如此深刻的地步,并且承認,我們今日所享受的福氣,都是因為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擔當了咒沮。

5、十字架與逼迫(加五11,六12)

弟兄們,我若仍舊傳割禮,為什么還受逼迫呢?若是這樣,那十字架討厭的地方就沒有了。

凡希圖外貌體面的人,都勉強你們受割禮,無非是怕自己為基督的十字架受逼迫。

這兩節(jié)都提及基督的十字架,五章11節(jié)且稱之為“討厭的地方”或“絆腳石”( skandalon)。這兩節(jié)也都提到逼迫,根據(jù)五章11節(jié)保羅是因傳揚十字架而受通迫;根據(jù)六章12節(jié),假教師是藉傳講割禮、不傳十字架而逃避逼迫。因此基督教的傳福音者、牧師、教師,

不是傳十字架,就是傳割禮。

“傳割禮”是傳靠律法得救,亦即,依靠人的努力。這種信息除去了十字架討厭之處,就是明指我們無法賺取救恩;因此,它能使我們免受逼迫。

“傳十字架”(正如三1)則是傳唯靠神恩得救,這信息是絆腳石(林前-23),因為大大觸怒了人的驕傲,因此會令我們遭到逼迫。

當然,今日世界上不再有猶太派,傳講必須受割禮??墒羌俳處熑匀缓芏?教會內外都有,他們仍在傳靠善行得救的假福音(這并非福音,一7)。傳講靠善行得救,是阿諛人,避免遭反對;傳揚靠神恩得救,則是得罪人,招致反對。有些人或許認為,這樣未免將兩者作太尖銳的對立,但我不認為如此。所有基督教傳道人都必須面對這抉擇,或是傳講人類違抗神,落于他的審判之下,(若憑他們自己)完全失喪,而釘十架的基督擔當了他們的罪與咒詛,是他們唯一的救主;否則便會強調人的潛能與能力,基督只不過是推波助瀾,十字架

并無必要,只是展示神的愛,激勵我們更加努力。

前者是效忠之路,后者是受歡迎之略。要同時效忠又受歡迎,是不可能的。耶穌曾經(jīng)提醒我們:“人都說你們好的時侯,你們就有禍了”(路六26)。相反的,若我們傳揚十字架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自己因十字架而受攻擊。伊拉斯謨( Erasmus)在他的論文《論講道》中寫道:

“他(傳道人)必須記住,凡熱心傳福音的人,必不缺少十字架??傆邢裣B伞喣?、該亞法、文士和法利賽一般的人。”

6、十字架與圣潔(加五24)

凡屬基督耶穌的人,是已經(jīng)把肉體連肉體的邪情私欲,同釘在十字架上了。

這經(jīng)文必須要從上下文來了解(其實每節(jié)經(jīng)文皆然)。保羅在加拉太書五章,是關切道德自由的意義。他宣稱,自由不是放縱,而是節(jié)制,不是服待自己而是用愛心互相服侍(13節(jié))。在這項比較的背后,是一種內心的沖突,所有基督徒都會體驗到。使徒稱其中的主角為“肉體”(我們天生的墮落性情)與“靈”(我們重生時內住的圣靈)。16至18節(jié)中,他形容了兩者的相爭,因為肉體與圣靈的想望彼此相反。

肉體的行為(19-21節(jié))包括性欲泛濫、宗教背道(拜偶像、行邪術)、社會瓦解(仇恨、爭競、忌恨、惱怒、結黨、紛爭),以及口胃毫無節(jié)制(醉酒、荒宴)。然而圣靈的果子(22-23節(jié)),就是在他所充滿的人身上,逐漸成熟的恩典,包括仁愛、喜樂、和平(尤指與神的關系)、忍耐、恩慈、良善(指彼此的關系)、信實、溫柔、節(jié)制(指與自我的關系)。

那么,我們怎能有把握,圣靈的想望一定能勝過肉體的欲望?保羅回答說,這就看我們對他們的態(tài)度而定。根據(jù)24節(jié),我們要“釘死”肉體,以及其邪情私欲。根據(jù)25節(jié),我們要“靠”圣靈生活,與圣靈“同一步調”(按英文譯)。

在本章中,我所關注的是24節(jié),因為其中斷言,凡是屬基督的,都已經(jīng)將他們的肉體或犯罪的性情“釘在十字架上了”。這個比喻甚是驚人,因為釘十字架是一種極其可怕、殘忍的處死法。然而這說法卻生動地刻畫出,我們對自己墮落的性情應當采取何種態(tài)度。我們不可以將它嬌養(yǎng)、懷抱,或縱容、溺愛、鼓勵,甚至連容忍也不能;反倒要無情、兇猛地拒絕它,以及它的欲望。保羅乃是在將耶穌“背十字架”的教訓稍作推衍,也是跟隨他而行。他告訴我們,到行刑之地會發(fā)生什么事:釘十字架真正開始。路德寫道,屬基督的人將他們的肉體釘在十字架上,“雖然肉體還是活的,可是卻不能再作它想作的事,因為它的手足均被縛住,固定釘牢于十字架上”。而若我們沒有準備好,以這樣一刀兩斷的方式釘死自己,我們必會很快發(fā)現(xiàn),自己“把神的兒子重釘十字架”。背道的本質乃是“改變角色,從被釘者搖身一變,成了釘人者”。

加拉太書二章20節(jié)與五章24節(jié)的釘十字架,是指兩件完全不同的事,正如前面篇章的說明。第一件是說,我們已經(jīng)與基督同釘十字架(因著與基督聯(lián)合,這便臨到我們]);第二件是說,屬基督的人主動采取行動,釘死自己的舊性情。第一件講到我們脫離律法的定罪,因分享基督的十架而得自由;第二件講到,我們脫離肉體的轄制,因確實將它釘十字架而獲自由。這兩件事,就是與基督同釘十字架(被動)和釘死肉體(主動),不可以相混。

7、十字架與夸口(加六14)

但我斷不以別的夸口,只夸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。因這十字架,就我而論,世界已經(jīng)釘在十字架上;就世界而論,我已經(jīng)釘在十字架上。

英文沒有完全與 Kauchaomai相當?shù)淖?,這字的意思是夸口、引以為榮、相信、引以為樂、沉迷于、為之而活。我們夸口或引以為榮的事,占據(jù)了我們的心思,抓住了我們的注意力,耗盡了我們的時間精力。換言之,我們所引以為榮的,就是我們專心投注的事。

有些人專注于自己和錢財,名聲或權力。加拉太的假教師是勝利主義者,專注于歸信者的人數(shù)(13節(jié));但保羅所專注的事,乃是基督和他的十字架。這是一般羅馬公民所以為羞辱、不恥、輕賤的,卻成為保羅的驕傲、夸口與榮耀。我們不能輕易說,這只是保羅個人的癖好。因為,正如前面所述,十字架乃是基督思想的中心,亦是歷代教會信仰的中心。

第一,以十架為榮或夸口,是視它為蒙神接納的途徑。世上一切問題中,最重大的莫過于我們既是失喪、犯錯的罪人,怎能站立在公正又圣潔的神面前。保羅與猶太主義者對這問題大起爭辯,心焦如焚,為要清楚、大聲地回答,他便急忙寫此信給加拉太人。有些人今天仍像他們一般,相信自己的功勞??墒浅旨苤?神禁止我們別有所夸。十字架使其它一切都無夸口的余地(羅三27)。

第二,以十架為榮或夸口,是視它為否定自我的模式。雖然保羅只寫到一個十字架(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),他卻提到兩種,甚至三種釘死。就在我們主耶穌基督釘死的十字架上,“就我而論,世界已經(jīng)釘在十字架上;就世界而論,我已經(jīng)釘在十字架上”。如此釘死(被棄絕)的”世界“,當然不是指世上的人(因我們蒙召是要愛他們,服侍他們),而是世界的價值觀、無神的物質主義、虛浮自夸、假冒偽善(因我們受到告誡,不要愛這些,反要嚴加拒絕);“肉體”已經(jīng)被釘在十字架上(五24),現(xiàn)在世界也和它同樣在十字架上。我們應當將六章14節(jié)的兩種釘十字架一基督的與我們的——緊密相連,因為這兩者乃是一體。唯有見到基督的十字架,我們才甘愿背起自己的十字架,甚至迫不及待。唯有如此,我們才能真誠地重復保羅的話,說,我們斷不以別的夸口,只夸十字架。